第二章 文化—符號、觀念和生活的種種

當我藉由詞彙把我聽到和看到的賦予意義,我在身體感官上建構出一個真實。(45)我們總是以為我們所住的世界就「真是如此」。(45)真正對我有意義的不是聲音本身,不是衝擊我耳鼓的振動空氣,而是我用來形容聲音的詞彙和觀念,這些詞彙與觀念使得聲音產生意義。真實其實是我腦袋想出來的。(45)我所建構的是我認為這聲音的意涵,聲音對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45)

我所參與的社會是有文化的,那文化包括一些詞彙和想法,人們可以用這些詞彙和想法來命名和解釋自己的經驗。(46)大多數我們視為「真實」的。不是他們本身是「真實」的,而是人們發展出來對事物的看法,使我們以為事物就是這樣。(46)

文化既是物質的,就是社會生活的那些東西,同時也是非物質性的,就是符號和各種想法,我們用這些符號和想法來思考並且賦予任何事物意義。符號使得文化成為可能,因為符號我們才能賦予一些東西意義,否則那些東西會被認為是另外的一些東西。(47)當我們命名一個東西,在最簡單的意義下,我們藉著對它的感受,創造了與它的關係。(47)我們藉由符號命名事物,才能把我的注意力集中在這些事物上,我們才能建立一個真實(47)

語言不是中性的,也不是「價值中立」的。當我們用語言詞彙建構真實時,我們建構出來的真實其實是帶有位階高下的文化價值(49註)我們可以用語言建構各式各樣的真實,包括我們不能經由我們感官經驗的真實。(50)我們使用的所有語言文字,就像一條細線,把我們和他命名的東西串連起來。語言文字編織了真實,把我們與真實連上關係。在這意義下,符號的力量遠遠超過他所標示的東西,也使我們覺得我們與外在的真實相連,沒有符號,大多數我們所「知道」的,和經驗過的,對我們來說並不存在。(51)

每個文化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讓人們可以便是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方法,這就是所謂的信念。「什麼是被認為是真的」與「什麼是真的」是不同的。(53)符號是最簡單的信仰陳述,字典的每一個定義就是宣稱某些東西是真實存在的。(53)我相信,我就會看到。(54)當我們用一連串詞彙創造出較複雜的信念,我們塑造了身處的世界和我們在其中的位置。(54)

有一套文化信念,是我們可以生活在想當然爾的世界中,把我們生存的「事實」視為顯而易見的。(55)若沒有「顯而易見」的認知,社會生活就會失去它的可預測性,我們也失去了建立安全感的基礎。然而「顯而易見」也使我們不易意識到,看似顯而易見的真實,其實可能是假的。(56)我們覺得我們已經投資了很多時間精力去認識和維護某些事是真的,而不願質疑我們是不是搞錯了。(56)

每一種文化思維都奠基於某一類的信念,因為要對某些東西產生想法之前,我們首先得看到他們存在,即使只是存在於我們的腦海裡。(57)很多文化想法超越了事實這種基本問題,而建構出更複雜的社會真實。(57)信念就是每個文化提供的答案。種種價值則是更進一步,以粗略的高低位階把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給予一個縱向的排比。(57)

價值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因為種種價值為我們提供一個方法,以便在很多看起來都相似的事物間做選擇。(58)價值除了影響我們怎麼選擇行動的路線之外,還影響我們怎麼看待、怎麼對待我們自己和別人。(58)

文化的每一個面向,價值有這麼一個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特質。我們把價值當成真實本身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而不是把它當成關於社會如何建構真實的想法。(59)大多數我們的偏好是來自於在某一特定文化中經由社會化所學來的價值。(59)社會體系的住之方式,決定了價值的選擇。(61)當我們涉及價值,「我們要我們決意所要的,但我們不能決意我們要什麼。」(61)

我們吸收的價值以無形的方式限制我們,直到我們到了別的文化才知道這些並不是唯一的可能。(62)我們一般很少認識到如果我們處在別的文化,也許會有截然不同的選擇可能。(62)做為個人,我可以意識到文化實質存在,並且塑型我們的觀點和經驗,包括我認為我要的是什麼。(62)

唯有藉著把我自己從我身處的文化所提供的狹隘的選擇範圍中解放出來,才能擴大我的「自由」。要達到這目的,我需要「跨越出」我習慣的文化框架,這樣我才能看到我處的文化「框架」,其實是很多可能的一種。(63)「文化」、「信念」和「價值」這些觀念,是指我們跨越「什麼」框架過程的重要工具。(63)

價值不能提供一個明晰的法則告訴我們在每個情境下該做什麼,但卻可以提供一般的原則告訴我們該如何衡量輕重好壞(63)價值為我們提供最初的資料和粗略的指導原則,使我們能衡量各種可能,但是不能告訴我們到底該怎麼用它。(64)

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價值規劃出一條阻力最小的路,這形塑了人們怎麼參與社會體系。作為規範人們行為的方式,價值只能建議我們的形為應該如何。價值所缺少的,是支撐實行這些價值的東西,缺少把這些價值轉變成指出我們的行為應該如何否則就會如何的宣稱。(64)如果你接受某個文化價值,把它轉為規則,以獎勵和懲罰來要求人們遵守,你就有了歸放,也就是某個價值「長了利齒」,如果你不遵守,它就會咬你。(65)

規範是人建立的。規範不是指人們的所作所為,而是關於人們所作所為的理念。(66)規範比價值更進一步,把信念與價值和社會結果連結起來。(66)我們不能預測一個人行動的社會後果是什麼,除非我們瞭解我們運作的社會體系的文化是什麼。(66)

功能學派認為,每個社會體系都有一些要求,在達到這些要求後才能運作。(68)規範必須存在,若沒有規範,社會體系會分崩離析或弄得烏煙瘴氣。(68)規範對於界定體系疆界也很重要,規範告訴我們區別自己人和外人,藉著決定誰能加入我群來區分我們與他們。要屬於一個社群,你必須在某個程度內能配合那個社群的文化。(68)

規範與信念和價值是相連的,信念和價值界定何謂真實、什麼才是重要的。最能獲得社群接受並且能形成影響的方法是,從一開始就接受這社群的文化。(68)規則本身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立一種比較大的東西,使成員感覺自己是其中的一員,同時也讓成員藉此知道自己是誰。(69)

這就是道德,它不只是一套規則告訴人們要如何成為好人,而且還是一種共同分享的感覺,那就是,對社會體系的本質是什麼,以及社會中的人們該具有什麼特質的共同分享感覺(69)關於道德,最重要的不是行為,而是一種把人們和社會綁在一起的感覺,這感覺的形成要靠人們共同支持某些社會的道德規則。沒有這集體的感覺,人們會失落,社會體系會分崩離析。(69-70)

功能學派的觀點沒辦法看到的是:規範可以排除和壓迫社會上某些類的人。(72)文化為我們提供很多想法,用來界定真實,區分「優越」與「低下」,和認定遊戲「規則」。(72)

規範可能支持某類價值。可能會影響某類價值,所以看起來只是保護財產的規範,也可能維護著以特權和不平等為基礎的社會秩序。(75)我們最容易直接了當地看到的連接關係,其實只是冰山一角。(75)

信念、價值觀和規範,對我們如何認識真實,如何思考真實,言行舉止該如何,有很大的影響。(76)

感覺的產生,全賴人們決定發生的真實是什麼,什麼是最重要的,社會對他們的期望是什麼,什麼被認為是合乎社會要求的。(77)
我的道德決定我的真相。真相也許不存在,除非我相信。真相是真實和思想解讀下的產物,也就是說,真相不存在,也沒有想像來的重要。

態度是觀念和感覺的混合體,它形塑了人們如何參與社會生活。(78)很多態度是感情,只有在社會脈絡的關係下,感情才能成為態度。(79)

感情、信念和價值的混合體正是文化態度的核心。(79)「沒什麼感覺」其實是在掩飾更強烈的情緒。事實上「不帶情緒」是一種很強而有力的態度。(80)文化包含很多我們根本看不見的符號、觀念和感覺,但是也包含了我們看得見的物質世界,這物質世界是經由人們建構,成為他/她們社會環境的一部分。(81)

音樂或其他部分的社會生活,我們必須注意它的物質與非物質的面向,以及這兩者之間的關連。社會生活這一詞,不只是包括作為人我們是誰,也包含我們怎麼形塑物質世界(82)我們創造的物質世界,直接影響到我們生存的情況。(82)物質文化影響我們怎麼認識真實、怎麼感覺、重視什麼、期望他人什麼,也影響社會關係如何圍繞著像是權力分配這種事物建構起來的(83)

這雖然不意味著大眾媒體可以控制我們對某一特定議題的看法,但卻對我們可以想些什麼有所控制。如果大眾媒體可以控制我們是否把資本主義當成一個議題來看,那它們就不必擔心我們怎麼資本主義當成一個議題來看。(87)如果我們忽略了物質本身和使用物質的方式,這兩者之間有所不同,那麼我們進一步就會賦予物質文化自己的生命,以為物質文化可以完全支配我們。(87-88)我們必須去瞭解物質文化在社會體系中的處境,人怎麼看待、評估和思考物質文化,以及人們使用物質文化的方式。(89)

我們創造了物質文化,使他們成為我們身份認同的一部分,然而在經驗上,我們卻經常把它們當成語我們分開、外在於我們,物質文化有其自主性,而且又對我們有影響。(90)把物質文化當成異類,當成和我們有能力創造它是完全不相干的兩回事,這實在是很危險,因為那樣的話,即使我們要改變它或要廢棄它,我們會覺得無力,更有甚者,我們會認為不是我們的責任。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覺得我們都是受到這些物質文化的掌控。(90-91)

因為我們活在觀念的網絡中,任何時刻呈現在眼前的事物,僅只是各種可能性的一種而已。(91)我們就好像住在一個由文化建構出的小盒子中。(91)為了能看到比小盒子的視野還要寬廣的世界,我們首先得認真嚴肅地看待這盒子。(91)

住在盒子中,我們看不到外面,就容易以為其他文化都和我們一樣,這就稱為「種族中心主義」(91-92)在某些方面,種族中心主義不僅運作在各個社會之間,也經常出沒在每個社會之內。在複雜的社會中,主宰的團體往往用它們建構真實的文化觀念去應用到其他人身上。(93-94)

種族中心主義的觀念,展現了每個社會如何限制參與其中的人們的視野,但是它也指出文化基本自相矛盾的地方,以及我們怎麼生活和使用文化。(94-95)文化可以讓我們向內看,看到我們特殊的文化盒子的有限空間。但是作為社會學實踐的工具,像文化和種族中心主義這樣的觀念,也可以指向盒子本身,引導我們去想像:我們同時在盒子的裡面和外面。(9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ppleso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